中国城市经济学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于2017年共同发起,旨在为城市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并成为本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新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基本方向。在此背景下,经全体发起单位讨论决定,由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2023年10月21—22日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经济学者论坛。
目前论坛征稿工作已经结束,感谢各位投稿人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论坛一共收到197篇论文投稿。经过初审和外审专家认真评审,共遴选出37篇论文进入分论坛宣讲,详见下文(如果论文作者信息等有误,请与组委会联系更正)。正式参会邀请将通过邮件发送至投稿人邮箱(若10月6日前未收到邮件,请与组委会联系)。关于具体的论文报告安排,将在后续发布的会议手册中详细说明。由于投稿量较大,未入选论文的作者,我们将不再逐一通知,敬请谅解。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应征论文作者及学界朋友们对中国城市经济学者论坛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期待金秋十月北京相聚!
第五届中国城市经济学者论坛(2023)论文入选名单
 
  
   序号  | 
   论文题目  | 
   所有作者  | 
   第一作者单位  | 
  
  
   1  | 
   Pricing the Flood Risk: Evidence from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China  | 
   Yongheng Deng、Lu Lin、Lina Meng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 
  
  
   2  | 
   城市地铁建设热潮的财税效应——来自企业避税的微观证据  | 
   蔡庆丰、谢晋元、吴冠琛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3  | 
   创新集群的力量:空间溢出与新企业进入  | 
   陈强远、殷赏、程芸倩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 
  
  
   4  | 
   山海情:对口支援与企业跨地区经营  | 
   陈勇兵、程垦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5  | 
   数字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基于职业技能视角  | 
   戴若尘、王艾昭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6  | 
   以地引人:土地区域配置偏向与城市空间结构——基于量化空间模型  | 
   高东东  |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 
  
  
   7  | 
   购房年轻化、劳动收入损失与财富积累  | 
   葛鑫、甘犁、何青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8  | 
   公路网络、产品贸易与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 
   郭冬梅、郑怡林、李昕、吴楠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9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研究  | 
   黄志基、许琪、路乾  |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10  | 
   宗族文化、人才反哺与乡村活力  | 
   简秀雯、孙伟增、郭冬梅  |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 
  
  
   11  |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财富价值  | 
   李新荣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12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Spatial Misallocation  | 
   梁恩东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13  | 
   以文明促发展:基于微博文本大数据衡量的城市礼仪文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刘诗濛、王逸飞  |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  | 
  
  
   14  |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刘修岩、倪克金、张蕊  |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15  | 
   乡土中国的城市化——宗族文化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居留意愿  | 
   刘愿、吴亚婷  |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16  | 
   为消费而规划: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消费多样性的视角  | 
   彭冲  | 
   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研究院  | 
  
  
   17  | 
   “转”则两利,“出”则黈益:污染产业转移的环境福利效应——基于环境福利绩效的视角  | 
   邵帅、葛力铭、孙鹏博、朱佳玲  |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 
  
  
   18  | 
   电子商务、企业跨地区交易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  | 
   唐跃桓、黎静霖、杨其静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19  | 
   工业地价、引资策略转变与要素市场化配置  | 
   屠帆、孙佳骏  |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 
  
  
   20  | 
   城市轨道交通、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福利——来自上海的证据  | 
   王丽莉、胡文皓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21  | 
   行政赋权、缩减层级与县域经济发展——来自省直辖县的证据  | 
   王永康、王伟同  |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22  | 
   居家办公、集聚效应与城市最优产出  | 
   魏守华、吴海峰、钱非非  | 
   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  | 
  
  
   23  | 
   产品种类创新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 
   吴华英、刘霞辉、苏志庆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24  | 
   城市群金融集聚、金融风险与空间外溢边界  | 
   肖冬利、洪正、谢漾  |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 
  
  
   25  | 
   劳动参与率下降与性别差异:基于通勤视角  | 
   肖雄、徐懿凡、邢春冰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26  | 
   Interregional Accessibility and Firm Creation in the Fragmented Economy  | 
   熊瑞驰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27  | 
   房价波动、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产业结构升级  | 
   徐海东、倪鹏飞、黄徐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28  | 
   城市更新、地方国有企业与全要素生产率  | 
   张传勇、王祯、韦雨霞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29  | 
   土地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微观企业土地存量数据的研究  | 
   张莉、刘昭聪  |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 
  
  
   30  | 
   数字政务与劳动力流动——兼论政府在建设统一大市场中的服务功能  | 
   张齐林、孙伟增  |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 
  
  
   31  | 
   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福利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 
   张庆华、苏东灵、翟颖佳、王慷楷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32  | 
   数字经济是否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基于城市群区域经济空间溢出的视角  | 
   张中祥、李娟  |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  | 
  
  
   33  | 
   食品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城乡分布与乡村振兴: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 
   章元、王玥、吴建峰  |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 
  
  
   34  | 
   教育公平、人口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赵扶扬、陈斌开、熊勇杰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35  | 
   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构与增长效应  | 
   钟粤俊、陆铭、奚锡灿  |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 
  
  
   36  | 
   中国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空间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 
   钟韵、周昱彤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37  |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劳动力配置与中国经济绩效  | 
   朱丹丹、潘士远  | 
   中山大学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