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联结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真知行”系列活动邀请到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前来交流。
10月28日下午,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为中央财经大学师生主讲“Perceived shocks and impulse responses”讲座,讲座于沙河校区学院楼11号楼208会议室举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黄乃静教授主持讲座,经济学院多位老师和三十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认为,传统文献主要利用预期数据探讨预期形成机制,而“预期修正”可能也蕴含着丰富的结构性信息。在此基础上,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因子模型。该模型将预期修正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可解释的共性成分,即“感知冲击”,它反映了经济主体对某一突发事件的共同认知;二是个体特有的异质性成分,即“感知脉冲响应”,它刻画了经济主体认为该冲击将在未来各期限产生的影响程度。该方法采用非参数估计,形式自由,无需预设经济主体的信息集、理性程度或宏观模型形式。
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区分“大冲击”与“脱锚”现象:当长期预期出现大幅波动时,传统方法难以判断是由于冲击本身幅度过大,还是由于经济主体认为冲击将持久存在(即预期脱锚)。而新方法通过同时估计感知冲击与感知脉冲响应,能够明确区分这两种情形。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预期数据的使用及其蕴含的经济含义以及非参数方法的估计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10月29日,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401工作室与经济学院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内容主要从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发表论文《Microforecasting Inflation》和《Forecasting in Nonstationary Environments: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in Reduced-Form and Structural Models》展开,特别是就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稳健性、非平稳环境下的参数估计及不确定性度量等问题展开交流。
10月30日下午,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为中央财经大学师生主讲“Fixed Effects in the Tails”讲座,讲座于沙河校区学院楼11号楼117教室举行。经济学院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指出,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政策制定者往往关注绩效分布的两端——表现最优或最差的个体。然而,这些政策所依赖的“排名”或“极端分位数”通常基于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而传统计量方法在样本量有限或关注尾部特征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偏误。针对这一挑战,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提出一种仅关注固定效应尾部特征的半参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观测数据的尾部行为建模,研究者可以识别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在尾部的排序、估计尾部相关指标等。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这种新方法的具体适用场景以及估计依赖的假设条件展开讨论。

10月31日,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指导经济学院博士生的研究,结合自身在计量经济学与政策评估领域的研究经验,重点探讨了教育与医疗政策评估中的研究方法与实证思路。她指出,在政策效果分析中,研究者除了要关注总体或平均效应,也应讨论政策对极端个体或边缘群体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探讨政策的分布性效应与社会福利含义。
11月2日,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指导经济学院多名博士生研究,特别是结合主旨演讲内容,详细讲解了如何从预期数据中识别经济冲击、提取脉冲响应函数,并分析不同模型设定下结果的稳健性。Raffaella Giacomini教授耐心解答了博士生们在研究设计和机制解释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宏观经济预测与政策分析的新路径。

11月3日,本次交流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院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全球化视野。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国际学术合作,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
撰稿人:崔雨濛
审核人: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