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下午,经济学院在沙河图书馆413研讨室召开了新学期课程思政研讨会。经济学院副院长史宇鹏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冬梅老师、专业教师李彬、伏霖、田子方、学工办副主任梁延东等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冬梅老师主持。郭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总结已经开展课程思政相关课程的经验,构建学院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进一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产业经济学教学团队代表史宇鹏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的心得体会。他从讲话中的“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谈了自己对开展课程思政的想法。经济学院是理论经济学建设的重要单位,课程思政建设要鲜明的强调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背景,要“以学术的力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代表李彬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囿于课上,要拓展到课下的时间和空间,要体现理论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在培养过程中,要强调专业理论素养的重要性,从经济学角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情怀、胸怀。比如,他在讲授效用函数时,讲到了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度量,引申出幸福经济学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史教学团队代表伏霖老师谈了他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他认为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更加强调隐性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在学院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要突出理论经济学的特色,多谈情怀和实践。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要让学生们明白不能光从书本中学习经济学,还要从新时代的经济实践中学习经济学,在新时代感悟情怀。“实践”应当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点。
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代表田子方老师表示非常认同几位老师的看法。她在推进《宏观经济学》课程过程中,强调“知识共享,文化传承”八个字。她认为在新时代更要强调知识共享,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授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和奇迹,加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
数理经济学教学团队代表郭冬梅老师认为授课的内容不只是书本知识内容本身,还有科学方法和育德功能。她强调一个课程没有思政元素,就没有了灵魂。另外,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今后,经济学院将结合经济学学科特点,强调实践和学术育人育德的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