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中国财经报社承办、交通银行合作支持的“财金协同·绿色未来——绿色低碳发展财经交流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财金协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需继续加强政策协同、市场激励和国际合作,共同助力中国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这是绿色低碳发展财经交流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等方面专家达成的共识。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冬梅代表主办方主持致辞环节,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财经院校,始终致力于财经理论与政策创新,近年来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国家绿色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截至2024年末,交行绿色贷款规模已超8000亿元,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近1500亿元,并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重大举措。”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表示,交行作为国有大行,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战略与业务实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授信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合作生态、筑牢风控底线等举措,全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易建华在致辞中强调,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介绍,中国财经报社多年来持续关注并宣传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主题演讲环节精彩纷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赵鸣骥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专业力量,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可有效防范“漂绿”行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资本市场信任。他表示,中注协正在推动制定国家统一的可持续鉴证准则,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和人才储备,以更好服务绿色发展。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濮剑鹏在主题发言中系统介绍了财政支持“双碳”工作的六大方面,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及加强国际合作。他指出,财政部门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管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北京市财政局等单位代表也分别围绕绿色金融、ESG投资、气候科技、信息披露等议题发表演讲,分享政策实践与前沿思考。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与投资者关系处管志伟分享了石油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实践与挑战;香港品质保证局首席运营官赵志伟阐述了ESG鉴证标准与企业信息披露重点;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助理林劼介绍了中债ESG评级特色与碳核算解决方案;交通银行风险部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部负责人徐弘熙分享了金融机构应用可持续准则支持企业转型的创新举措。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积极互动、充分交流,在政策沟通、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方面形成多项共识,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与实务对话平台,也是中央财经大学践行“财经报国”使命、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作为学校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最重要单位,始终致力于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学校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绿色低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金融、ESG投资、气候治理与可持续转型等前沿议题持续深耕,为推动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体系构建贡献智慧。学院大力促进跨学科协同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绿色、可持续理念全面融入科研、教学与政策实践中,为服务财金协同、助推新质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决策参考。
最后,会议组委会衷心感谢所有主讲嘉宾、与会代表和支持单位的大力参与和贡献。期待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推动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新篇章!
撰稿人:刘轶芳
审稿人: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