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进一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环节,4月23日,经济学院党委组织30余名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前往中华世纪坛参观“何以家国”主题展,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耀敏教授与学院老中青师生党员共话家风建设,引导学院师生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点。“何以家国”主题展以“吉光片羽 鉴往知来”“文垂千载 修齐治平”“字里行间 家国眷恋”“影像记忆 共筑家园”四个篇章为主线,通过典籍、碑帖、书画、家书、影像等珍贵史料,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了中国人“家国一体”的价值传统,系统呈现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在家风家教中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力量。展览不仅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思想起源,也通过现代展陈手段与数字技术,营造了沉浸式文化空间,引导学院师生深刻理解家风家教在中华文化中“育人治世”的基础地位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丰富内涵,在历史与现实、个体与国家之间搭建起价值共鸣的桥梁。

无声家书,胜过万语;一纸家信,托举家国。历史人物的精神脉络与理想信念在展览中交相辉映,让师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家国一体、血脉相连的精神力量,深刻体悟“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道兴,则国运旺”的价值意蕴。


观展后,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耀敏为学院师生讲授了一堂专题思政课。他结合经济史专业领域知识和从教四十余年的经历体会,对青年师生提出五点殷切嘱托: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学习经济学作为追求真理、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在学思践悟中厚植家国情怀,把专业本领转化为建设国家的真能力。二是要涵养高尚品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核,在批判继承中汲取伦理文化的道义力量,警惕其历史局限,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以德立身。三是要注重身心健康,将身体素质与心理调适并重,做到张弛有度、身心俱强。四是要拓展全球视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学术表达水平,善用数字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五是要锤炼协作能力,适应科研组织团队化、任务交叉化的趋势,在共学共事中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担当。


此次“青兰共话传作风”的党课不仅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化洗礼,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和润物无声的理想信念教育课。通过展览中沉淀千载的家训智慧与激荡百年的红色家书,师生们在厚重的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的力量;通过贺耀敏教授的殷殷嘱托与深情勉励,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的信念与方向。未来,经济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化家庭教育、传统美德与青年精神成长的紧密衔接,拓展家风教育内容与形式,在家风润育中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学院师生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学风,以坚定理想引领人生航向,把“小我”融入“大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美篇章。

撰稿人:齐一蔓 杨景涵
审核人: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