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商业史学会商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中国经济史学会新时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研究中心承办的“长期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来自国内34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冬梅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丰若非副主任和中国经济史学会新时代经济史专会主任肜新春研究员分别对此次会议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伏霖副教授主持。
郭冬梅院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郭冬梅院长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成思危拔尖班)学生培养的基本情况。她提出,对经济史的深入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溯,更是理解当下复杂经济现实的宝贵镜鉴,期待在本次会议中各位学者深入交流,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贡献思想和智慧。
丰若非副主任和肜新春研究员在随后的致辞中,向本届会议的主办方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及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能够通过本次会议,促进经济学界的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经济学理论的新范式。
随后,研讨会进入分组讨论环节。25日上午,A组由中国人民大学何平教授与中国钱币博物馆高聪明研究员分别主持上下半场。本组研讨紧扣近代货币金融与制度变迁主题,探讨了有关企业治理理念转型、储蓄银行债务清偿、近代上海信用关系演变等议题。B组由复旦大学李楠教授与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接力主持,聚焦经济增长的长期规律,梳理并深入探讨了近代各国经济增长逻辑的演变、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增长特征等专题。
下午的会议研讨,A组先后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连辉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李晓教授主持,研讨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现实关怀。学者们围绕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实务、银行功能演变、金融科技风险等众多跨学科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B组论坛在丰若非副主任和华中师范大学魏众教授的主持下,学者们通过扎实的个案研究,系统性分析了抗战时期外部冲击的应对、传统钱庄倒闭成因、民国时期经济波动机制、近代财税体制与公债问题等,涵盖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演进以及“防风险”与“促增长”的政策平衡等重大命题。
研讨会的闭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日旭教授主持。兰日旭教授对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转折发展作出了积极展望,并凸显对实体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随后,A组代表伊犁师范大学张百顺副教授与B组代表山西大学刘成虎教授分别就本组研讨内容进行了精炼总结,系统梳理了全天会议的丰硕交流成果。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学军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他对本次会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议题与高质量学术研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展望了经济史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在深厚的历史洞察与热烈的现实关怀中圆满落下帷幕,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与思想交融注入了新思考与新动能。
撰稿人:马浩文
审核人:郭冬梅